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快讯 > >
环球观热点:当一站式解决方案成老生常谈,中天医疗如何走出创新高品质之路?

时间:2023-07-05 22:09:33    来源:动脉网

近两年,神经介入赛道趋冷。神经介入市场尚未放量便迎来“内卷”,入局者众多且产品种类趋于同质化,国产渗透率并未达到预期水平,同时赛道遭遇集采,单品利润下降,市场规模增长似乎不如预期。但神经介入赛道发展的逻辑不变,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多且死亡率高、手术体量有待扩张、器械市场国产化率尚低,市场的向上发展是必然的。

随着神经介入器械的创新发展,从临床来看,我国神经介入手术量持续增长,且手术加速下沉、进入县级医院;从市场来看, 2022年神经介入耗材市场规模达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亿元,归创通桥、心玮医疗等上市企业在2022年营收实现翻倍增长,同时集采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相关资料图)

因此,与其强调神经介入赛道热度降低,不如说市场回归理性, 同质化竞争压力与集采推动“优胜劣汰” 。针对前者,创新高品质的产品及系统性的产品解决方案是突破口;而后者则更考验企业在研发、量产、供应链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大浪淘沙后,怎样的企业能从中突围呢?

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研究结果显示, 2019年我国新发卒中394万例,卒中患者达到2876万人,卒中死亡人数为219万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患者人数持续增长,且患病人群趋于年轻化,为国家医疗体系带来极大负担。

因其创伤小、治疗效率高、效果好等优势,神经介入已成为卒中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我国神经介入治疗率远远不足。2019-2020年间,我国卒中中心单位的总体AIS(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内治疗率为%,较欧美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人体脑血管结构迂曲复杂,神经介入手术开展难度较大,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急性脑梗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及闭塞介入治疗等术式等均属于四级手术,对医生经验水平、器械精细度有着极高的要求。除我国医患分布不均、民众治疗意识不足等因素外,器械的发展也制约着神经介入手术的开展。

目前,我国神经介入市场仍是进口领先,主流产品多为国外品牌,价格偏高。而且进口产品主要以国外的临床需求及患者血管条件为主,在我国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现有国产品牌质量参差不齐,且产品种类趋于同质化,而在部分需求市场尚未突破空白。临床亟须创新、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国产神经介入器械。

同时,越来越多的神经介入参与者开始提出“一站式解决方案”。从临床出发,神经介入手术中使用器械数量较多,医生更倾向于使用配套的产品,不仅手术操作难度降低,且手术效果更佳。在医疗机构运营层面,采购一整套的产品也有利于降低成本、易于管理维护。

综合来看, 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神经介入手术下沉至更多基层医院,而手术下沉也将反过来推动市场规模扩张

从市场出发,不同于当初支架单品便可撑起百亿规模的冠脉介入, 神经介入手术的体量目前仍较为有限,单品天花板较低,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面向的目标市场更大。且综合性的产品布局更利于企业把控成本、打造品牌效应,也有更大的“底气”面对集采。

而随着神经介入发展,临床指南陆续更新、卒中中心建设加速(卒中中心数量达1800余家,已下沉至县域市场),手术下沉, 临床及市场也对一站式解决方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一站式高品质产品、让手术更简单的创新产品。

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由于发病机理不同,两者的治疗重点不同,前者在“通”、后者在“堵”,对应的治疗器械也不同。除通路辅助类产品外,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产品存在较大的差异,以疾病为中心开发全套产品对手术开展而言更有利。

再者,临床更关注的是产品的品质,特别是随着神经介入手术下沉,基层医院对产品性能、稳定性、价格都有更高的要求。弹簧圈、取栓支架、抽吸导管等产品都已陆续国产化,临床拥有更多选择,也会以更高标准筛选产品。而除以上产品外,临床神经介入还有一些未满足的需求,如大腔导管过迂曲血管时的难度较大、影响手术效率等,亟待企业给出产品解决方案。

综上, 在神经介入的下半场,以疾病为中心的“一站式创新高品质解决方案”才是破局的关键

面向80%的卒中患者推出“一站式创新高品质解决方案”,核心产品均已获批

以疾病为中心出发, 急性缺血性卒中占到全部卒中的80% ,且致死致残率高,是企业布局的重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分析,2022年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人数为395万人,机械取栓手术量达到万台,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万台。2028年仅血栓抽吸导管、取栓支架两款核心产品撑起的市场规模便有55亿元。

同时,伴随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展,其临床指南也在进一步规范化。最新发布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中提到——发病24小时内的急性前、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经过临床及影像筛选后,当符合现有循证依据时,均推荐血管内取栓治疗(I 类推荐,A 级证据)。这也为相关治疗产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

围绕急性缺血性卒中, 中天医疗推出AIS一站式创新高品质解决方案,全面布局取栓、通路产品,实现“取栓全能、通路齐备、创新加持”。

在取栓治疗器械中,中天医疗开发出血栓抽吸系统、取栓支架;在通路器械中,公司推出远端通路导管、神经介入专用长鞘、微导管、微导丝、导航微导管, 赋能抽吸取栓、支架取栓、联合取栓等多种术式

在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公司始终坚持单品的创新高品质,从临床出发逐步实现“比肩、迭代、创新、超越”。

如针对现有取栓支架产品取栓过程中血栓脱落、引发再栓塞等问题,天弋 ® 取栓支架实现“迭代”。该产品超越了传统取栓支架“径向切割与嵌合”+“轴向拉拽”的取栓方式, 增加了“切向旋转卡包”+“向心卷曲缠绕”的动作 ,降低血栓逃逸率,同时满足更强的过弯稳定性。

再者,天弋 ® 取栓支架全规格产品均可通过内径英寸的微导管输送,多规格可适配英寸微导管,且支架全长度显影,提高取栓手术的安全性。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天弋 ® 取栓支架的平均取栓次数、成功率、良好预后率等指标均优于海外品牌。

再如 公司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焦力群教授团队合作开发的天巡 ™ 导航微导管,是基于临床中间导管过眼动脉时受“窗台效应”影响难以到达指定位置等问题,做出的独家创新。 该产品能有效消除“窗台效应”,降低夹层并发症发生率,让神经介入手术更简单、快速、安全。

目前,中天医疗AIS一站式创新高品质解决方案的核心产品均已获批,并陆续在临床获得应用,受到顶级临床专家认可。同时, 在今年河南省高值耗材集采中,中天医疗的核心产品均入围中标,有望进一步推动产品的临床应用。

医企联合加速产品转化,新厂房投产预计实现20万+年产量

介入器械特别是神经介入器械门槛高、开发难度大,且赛道竞争日益激烈。中天医疗在“大而全”布局的同时还能保证产品的创新性、高品质,并在产品获批后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这家成立仅5年的公司为什么能做到?

站在5周年的时间节点上,中天医疗创始人夏洁将公司如今快速的发展,归功于深厚的积累和前瞻性的布局。“自成立之初,中天医疗便决定自研自产,要将核心技术及工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临床需求是产品发展的基础,我们坚持医工合作的发展路径。”

夏洁出身临床,拥有多年临床一线、医院项目管理及医疗器械企业工作的经历,曾在美国创办公司、完成全球首创的双腔导管的研发及FDA注册,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理解、器械开发和企业管理经验。同时,中天医疗还与国内外顶级临床专家达成长期合作,可及时接收来自临床的需求反馈。因此,公司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临床基础。

中天医疗坚持自主研发,核心产品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截至目前,公司共获专利授权32项,其中4项为发明专利,另有80项专利正在申请中。 中天医疗内部建有高端编织导管、激光雕刻、精密编织、球囊工艺、药物涂层、弹簧工艺等八大技术平台,基于扎实的底层技术积累,快速开发产品矩阵、迭代产品,这为“一站式高品质”产品布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中天医疗坚持“医企联合创新”,从临床需求出发,不断与国内外血管介入临床专家联合研发产品。通过创新产品的加持,提升疾病整体解决方案的临床获益,让手术治疗更简单、更高效、更安全。 天巡™导航微导管便是和宣武医院专家联合开发的产品,从焦力群教授团队提出想法到产品上市,仅花了21个月的时间。

今年五月,中天医疗首次推出中天研究院“医企创新”孵化平台。即由专家提出想法,经中天医疗的技术平台实现快速转化,以推动更多临床创新想法落地。夏洁强调:“我们倾听医生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任何来自临床的想法,中天医疗在孵化过程中都会充分保护医生的权益。”

在生产层面,中天医疗已实现完全自主生产,搭建起完整的供应链,以保证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质量,并可有效把控成本。 今年5月,公司7400平新厂房正式投产,产能大幅提升,年产耗材量预计可超20万件。

在市场层面,中天医疗内部拥有一支专业的市场销售铁军,推动业务高效快速拓展。其实早在2020年尚未有产品获批时,公司便开始组建销售和市场团队,因此现有团队成员均经过长期系统性地培训、配合默契,可为临床提供专业化的产品服务。

同时,公司积极开展临床教育和培训,帮助基层神经介入医生成长。2022年起开启《看见·神经介入》系列专访,帮助临床“中坚力量”发声。

正是在多方能力加持下,中天医疗才能实现如此迅速的发展,公司已先后斩获11张注册证,推出多款创新高品质产品,2022年单个自然年中核心产品服务超1万名病患,2023年实现AIS一站式创新解决方案的整体推出。同时, 公司极具代表性的“超越”产品,即中国颈动脉支架发展25年来首个创新二代产品——全球首创的单层密网颈动脉支架已完成全部临床入 组。

该颈动脉支架采取创新的单层微米级网孔设计,可减少术中和术后斑块脱落,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而且该支架拥有半释放可回收功能,可操作性及释放准确性大大提高。同时该支架还拥有优异的抗折性能及径向支撑力,能更好地贴合不同狭窄程度的血管内壁及顺应不同迂曲程度的血管条件,将填补当前进口颈动脉支架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空白。

在创立之初,夏洁便前瞻性地提出“ 先介入,后植入;先急性,后慢性;先神经,后外周 ”的发展路径。目前,公司还在围绕颈动脉狭窄、外周血管疾病等疾病领域打造一站式解决方案。未来, 中天医疗预计还将提交至少16个注册证,同时快速推动肺栓塞介入一站式产品研发及临床试验进程,进一步拓展泛血管介入业务布局

写在最后

在高值耗材集采与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大单品撑起百亿市场的时代已过去,一站式解决方案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如今的问题在于,如何在“大而全”布局下保持专业性、差异化优势,中天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悉,这家神经介入赛道“黑马”中天医疗已启动C轮融资,融资金额计划用于新产品研发、临床研究开展以及海外市场拓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