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国俊
弄不清看病的流程可以请陪诊师,跑步坚持不下来可以找陪跑师帮忙,感到孤独还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虚拟陪伴……近年来,陪伴经济快速进入普通人生活,甚至因此还催生了一批新职业,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更是给陪伴经济激发了新活力。
(相关资料图)
有专业机构预测,到2025年陪伴经济年产值将达到400亿元以上。专业人士提醒,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陪伴经济也需要规范的行业标准和积极的监管引导。
陪诊师走进越来越多人的就医服务
昨天上午11点,记者通过社交平台找到杨静时,她正陪客户在医院就诊。今年30岁的她会开车,说话快言快语,“我的这个客户是一位68岁的外地奶奶,昨天我帮她取好号,今天早上开车去车站接了她,然后到医院就诊,老人胃不舒服,目前检查看总体还好,有些检查结果需要过两天出来。”她说,等老人检查结果全出来,她会把检查报告邮寄给老人,到那时陪诊服务才算基本结束。
据她介绍,她做这行一年不到,作为一个宝妈,想找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干,后来觉得陪诊师这个行业比较适合她目前的状态,“这个行业要求细心耐心,对医院就医流程也要有所了解。”她日常主要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并接单,“一开始生意并不好,随着经验丰富以及服务过的客户介绍,生意也逐渐好起来。”她说,外地来的客户她会开车到车站接送,“正常陪诊服务小时收费70元到100元,半天收费300元到400元不等。”她的工作主要是陪挂号、缴费、排队、取药、跑腿等,“虽然干这个行业也有很多烦恼,但更多是客户的肯定和鼓励,这时会觉得这个工作也是很有价值的。”
近来,“陪诊师”作为一项新职业保持着较高热度,甚至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在社交平台上,搜索“陪诊师”几乎都能出现大量提供陪诊服务的结果,尤其在大城市,陪诊师正逐渐成为一项新型而普遍的职业行为。陪诊师李女士认为,这项职业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看病尤其是外地人看病还是比较繁琐的,要提供一些病历资料,还要对流程熟悉,要办各种手续,还要跑不同科室,很容易身心疲惫,如果有陪诊师帮他们完成就医过程,会轻松很多,心情也会好很多。”
一批新职业和“陪伴”相关
除了陪诊师,还有陪购师、陪练师、陪驾、陪老人聊天、陪孩子学习等各类线下陪伴形式,不过并不是只在线下才会出现陪伴职业,线上同样有不少和“陪伴”关联的新职业。
“虚拟陪伴”是一项线上陪伴服务,既有AI形式的角色服务,也有由真人扮演的网络形式服务。昨天中午,记者登录一社交平台,随机打开一家提供相关服务的在线商店,店方提供“虚拟人物单点小哥哥情感树洞解忧”服务。记者咨询如何服务,店方表示,根据时间收费,以“连麦语音通话”为例,最基本的是30分钟20元,包天是150元,如果是锦鲤级别服务,则收费为30分钟140元,包天收费为1214元。店方还提供了一些购买相关服务的用户评价,从评价看多是“声音温柔又有趣”“耐心听我说话,给我安慰”“一点点开导我,哄我,并哄我睡觉”……尽管价格不菲,但数据显示店铺生意却相当好,月销在1万+。从提供服务来看,基本是根据客户需要提供“合适的人设”、“好听的网络聊天声音”加上“合理的话术”,来得到网络用户的肯定和购买。
随着互联网发展,各种在线陪伴服务五花八门,陪聊天、陪考研、叫醒服务、在线学习监督、在线哄睡等各种职业形态不断出现。从记者观察来看,在线陪伴服务一般按小时收费,小时收费单价几十元到近千元不等。不少新职业不断发展,部分优秀从业者月薪过万。
陪伴经济发展迅速也需要规范
包括陪诊师、陪购师等各种新型陪伴型职业的不断出现与发展构成了“陪伴经济”,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有线上陪伴和线下陪伴两种,近年来,陪伴经济发展迅速,赛道不断扩大。国金证券(600109)曾在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左右,陪伴经济的市场规模有可能达到400亿元到500亿元规模。
“需要陪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也是容易产生孤独感的。”南京心理咨询师小鱼认为,高质量的陪伴会让人有被爱被需要的感觉,会充满幸福感,“陪伴类行业的迅速发展有现实需求性,也有温暖的力量,有正向的积极意义。”
在专业人士眼里,陪伴行业发展和现实需求有很大关联,人们愿意花钱找陪伴本身就说明了陪伴产业的正向反馈,从另一个角度说,生活在Z世代的年轻人更愿意积极去尝试新职业,也为包括陪诊师在内的新职业发展带来了活力,推动了行业发展。
在采访中,有专业人士表示,陪伴经济下的相遇终究是“商家”与“消费者”的萍水相逢,孤独在遇到短暂的暖意后多数依然会孤独,因此如何让有价值的陪伴变得坚固长久是从业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与此同时,陪伴类职业还会产生一些不可控的纠纷与风险,需要行业规范并进行积极引导。